無人機高飛、無人車穿梭、機器人走進日常生活……很多人都在暢想層出不窮的“黑科技”早日“照進現實”,轉化成新質生產力,讓國家實力更強大,人民生活更美好。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場景培育和開放推動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的實施意見》,從頂層設計層面,指明了場景的重要性,提出通過“支持建設一批綜合性重大場景、行業領域集成式場景、高價值小切口場景”,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加快產業化應用,為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什么是場景?如果把“黑科技”比作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種子”,那么“場景”就相當于“試驗田”。種莊稼,經常會開辟幾塊試驗田,用來檢驗新品種是否具備抗病蟲害、節水抗旱、高產穩產等優良特性,再通過不斷改良,為下一步大規模推廣積累經驗。同樣,為了讓“黑科技”的種子早日結出新質生產力的累累碩果,我們需要打造一批應用場景作為“試驗田”。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實現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目標。要實現這一宏偉藍圖,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是其中“關鍵一招”。這就要求我們立足自身優勢,盡快把“試驗田”建成“高產田”。
“十五五”時期“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這一目標如何實現?我們看到,很多“黑科技”雖然炫酷,可規模化商業應用遲遲難以突破。比如自動駕駛的推廣,既依賴技術層面不斷迭代升級,也需要現行相關政策、法規作出調整;全空間無人體系建設需要空域管理制度改革與之配套;保姆機器人身價不菲,功能還相對單一,與“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愿景還有一段距離……
怎么辦?發展中的問題要依靠發展來解決。改革少不了“摸著石頭過河”的精神,不妨先在小范圍內試一試、闖一闖,有了問題也不怕,先搞起來再說,通過不斷摸索,逐漸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開辟新場景“試驗田”,就體現了這種中國式智慧。加快場景培育,就是為了架好技術到產業中間的橋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推動更多“應用場景”轉變為“科創勝景”,進一步激活發展引擎。
在一些場景應用的起步期,社會資本往往不敢投、不愿投。此時作出加快場景培育開放的重要部署,由政府出面擴大生產場景、工作場景、生活場景供給,能夠向市場發出明確信號,鼓勵各方力量參與,促進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同時,推動場景資源開放,有利于鼓勵市場競爭,使企業能夠通過技術進步、效率提高嘗到“甜頭”,最終實現“雙向奔赴”。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推動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些未來產業具有較大市場前景,要為其搭建典型應用場景,通過創新監管方式,發展創業投資,建立投入增長和風險分擔機制,探索多元技術路線、可行商業模式、市場監管規則。從而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育出更多獨角獸企業。“技術突破—場景驗證—產業應用—體系升級”的路徑一旦形成,更多新技術、新產品就會走上規模化商業化應用之路,新質生產力就有望加速噴涌而出,積聚成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磅礴偉力。
(文丨杜銘)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