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資訊已成為我們了解外部世界的普遍方式,但個別網民法律和風險防范意識淡薄,違法使用“翻墻”軟件(俗稱VPN或“梯子”)訪問境外網站、注冊賬號以及參與群組聊天。貪圖獵奇不僅可能帶來個人信息安全風險,甚至影響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自由”背后的陷阱
“翻墻”軟件往往宣稱保護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但事實上,“翻墻”服務提供商或外部攻擊者可能利用各種漏洞竊取用戶瀏覽記錄、賬號密碼等個人隱私數據,最終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某用戶曾通過“翻墻”軟件瀏覽境外網站并用信用卡向某機構支付資料費用,半年后信用卡被盜刷數千美元。
境外間諜網絡竊密
部分“翻墻”軟件受境外勢力控制,甚至由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直接研發運營,通過暗植木馬病毒,強制讀取用戶個人信息、設備存儲文件,并進行數據回傳。某涉密單位工作人員為訪問境外學術論壇,誤裝實為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研發的“翻墻”軟件,導致其工作手機和電腦被遠程控制,大量涉密研究資料被竊取。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對其追究刑事責任。
誘發連鎖違法風險
部分網民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極易受到欺詐信息、極端思想、政治謠言的侵蝕,這可能讓最初的“好奇瀏覽”發展為“主動參與”,成為違法犯罪行為的受害者、幫兇,帶來連鎖違法風險,陷入犯罪泥沼。某國企員工長期訪問境外反華網站,觀看涉我政治謠言視頻并下載傳播,被國家安全機關依法逮捕。
拒絕非法“翻墻”
筑牢安全屏障
網絡并非法外之地,網絡“翻墻”斷不可行。使用“翻墻”軟件,本身已違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而“翻墻”后踏入的所謂“法外之地”,更是因缺乏有效監管,成為各類不良、不實信息的集散地。廣大網民要嚴守底線,依法依規上網,自覺維護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共同守護自身信息安全與國家利益。
拒絕使用“翻墻”軟件
廣大公民特別是公職人員要自覺遵守國家相關法規,拒絕使用“翻墻”軟件,堅決抵制“翻墻”行為。確有學術、商務需求的個人、單位,應通過國家批準的合法正規渠道進行境外訪問。
謹慎下載來源不明應用
在日常生活中,用戶應從官方應用商店安裝軟件,對標榜“翻墻”“加速上網”等功能的軟件、搜索引擎和瀏覽器插件保持警惕,不安裝、不使用來源不明的應用。
塑造個人健康網絡習慣
通過官方媒體、正規平臺獲取信息,學會辨別網絡謠言與敏感內容,不隨意瀏覽、評論、轉發未經證實的境外信息。
廣大網民如發現有關可疑線索和情況,可通過12339國家安全機關舉報受理電話、網絡舉報平臺(www.12339.gov.cn)、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舉報受理渠道或直接向當地國家安全機關舉報。

編 輯 | 潘若晨 審 核 | 劉立武 值班編委 | 姚 雪 來 源 | 國家安全部 往期推薦 (點擊圖片即可獲取全文) [青春湖北] 投稿郵箱:hbxcb2008@163.com 歡迎轉發點贊,轉載務必標明來源 點擊【推薦+點贊】 讓更多人知道!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