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的“明星推薦”可能是AI合成?收到的“親友求助”視頻或許是造假?……當AI生成內容越來越逼真,我們該如何看清真相?
別急,9月1日起施行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給出了答案。接下來,和網警一起了解這項新規吧!
為什么要“貼標識”?
AI濫用已成社會公害
AI技術帶來的“以假亂真”正從虛擬走向現實,濫用風險已成為我們必須直面的一道難題。一些不良商家為逐利,濫用AI合成假視頻,冒充名醫、名人虛假宣傳,嚴重侵害他人名譽;部分網民為引流吸睛,利用AI生成謠言在網上傳播,擾亂社會秩序;更有不法分子利用AI“換臉”“擬聲”冒充親友實施不法行為,直接威脅公眾財產安全。
規范AI生成內容
全鏈條責任清單請收好
構建可信的AI生成內容生態,需要產業鏈上各方的共同努力。
怎么“貼標識”?
顯示、隱式雙保險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包括顯式標識和隱式標識。
顯示標識
在生成合成內容或者交互場景界面中添加的,以文字、聲音、圖形等方式呈現并可以被用戶明顯感知到的標識。
·文本:起始、末尾或者中間適當位置添加文字提示或者通用符號提示等標識;
·音頻:起始、末尾或者中間適當位置添加語音提示或者音頻節奏提示等標識;
·圖片:適當位置添加顯著的提示標識;
·視頻:起始畫面、視頻播放周邊、末尾或中間適當位置添加標識;
·虛擬場景:在起始畫面或虛擬場景持續服務過程中適當位置添加標識;
·其他:其他生成合成服務場景根據自身應用特點添加顯著的提示標識。
隱式標識
采取技術措施在生成合成內容文件數據中添加的,不易被用戶明顯感知到的標識,包含生成合成內容屬性信息、服務提供者名稱或者編碼、內容編號等制作要素信息。
數字水印:鼓勵添加不可篡改的隱形標記,實現內容篡改檢測與來源追溯;
文件元數據:按照特定編碼格式嵌入到文件頭部的描述性信息,用于記錄文件來源、屬性、用途等信息內容。
AI 標識有紅線!
這些行為千萬別碰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明確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惡意刪除、篡改、偽造、隱匿本辦法規定的生成合成內容標識,不得為他人實施上述惡意行為提供工具或者服務,不得通過不正當標識手段損害他人合法權益。
違反本辦法規定的,由網信、電信、公安和廣播電視等有關主管部門依據職責,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的規定予以處理。
快速識破AI內容
你可以這樣做
掌握以下識破AI“畫皮”小妙招,做個聰明的內容消費者吧!
1、查標識:缺標漏標是預警
合規標識是區分AI與真實內容的關鍵。刷到內容時,查看是否有“AI生成”、“本回答由人工智能生成”等文字提示,或相關圖形、符號標識。在音頻、視頻中,留意是否有語音提示。
2、看細節:細微漏洞藏真相
AI再逼真也有破綻:
3、查來源:交叉驗證辨真偽
信息時代,眼見未必為實,但多方印證一定能接近真相。
4、查出身:用搜索引擎“以圖搜圖”或專業識圖工具,追溯圖片原始出處;留意圖片EXIF信息(記錄拍攝參數),有詳細參數則真實性更高。
5、查身份:面對熱點事件,首先審視發布者。若無明確作者、也無任何正規媒體認證,內容大概率存疑。
6、查官方通報:主動檢索各級政府官網或權威新聞機構的報道,用官方信源為信息“蓋章定論”。
AI技術是把“雙刃劍”
打標識不是為了設限
而是讓AI走得更遠
讓我們共同努力
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共享科技發展紅利!
素材 | 北京網警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