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轟轟烈烈的國民黨黨主席選舉終于在十月中旬落下帷幕,而鄭麗文也如愿從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信任國民黨主席。
鄭麗文接下來的每一個決定也受到了無數人的關注,尤其在她勝選之時,趙少康更是出言挑釁,如果她不能清理當內“親中”勢力的話,就會讓她“令不出黨部”。
這顯然已經成為赤裸裸的逼宮,而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做法更是堪稱前所未有。
他更是直接帶領211位國民黨重要成員直接宣布辭呈,這一舉動直接讓鄭麗文變成“光桿司令”。
而這段時間,鄭麗文不得不抓緊時間招兵買馬,在第一時間補充國民黨內部職位的空缺,眼下,鄭麗文的任命書自然也成為了大家最關心的話題。
自從11月1日正式與朱立倫完成交接儀式之后,鄭麗文前后已經下達了3次任命書,而在11月3日舉行的中評會上,鄭麗文更是公布了地方黨部的人事布局,這也是鄭麗文公布的第四波人事任命。
從這次的任命中不難看出,除了桃園、臺中、苗栗、竹市以及南投、臺北這6個地方的國民黨那個主委有變化之外,其他縣市黨部主委全部續任。
這下子輪到朱立倫尷尬了,原本想著可以憑借這一手段直接架空鄭麗文,卻沒想到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鄭麗文不僅拉出了一支嶄新的隊伍,關鍵是她的表現還得到了不少地方縣市主委的一致認可。
目前的形式對于鄭麗文來說應該也算是一件好事,畢竟現在核心人手經過朱立倫這樣一折騰之后,全都換成了鄭麗文自己的人馬。
要知道鄭麗文畢竟不是國民黨出身,她最初是民進黨人,從最初鄭麗文參選便能發現,很多人都拿她不夠“根正苗紅”說話,而當時呼聲最高的郝龍斌更是對其嗤之以鼻。
但鄭麗文卻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很快讓她從候選人中脫穎而出,尤其是她對于當前國民黨內部的不滿以及發誓要對其進行“大洗牌”更是讓她的民調不斷升高。
雖說在勝選之后,確實和趙少康以及朱立倫等人發生過不愉快的事情,甚至被趙少康威脅,但對于鄭麗文來說,也恰好是一次“整改”的大好時機。
顯然,從這次的任命書中也發現鄭麗文抓住了這次機遇,就如同當初朱立倫決定帶領211人總辭時所說,留給鄭麗文最大的人事空間,本以為是給她挖下的一個“大坑”,卻沒想到鄭麗文抓住了這次機遇。
現在的鄭麗文基本上已經填補了職位的空缺,但這事自然也有不好的方面,那就是鄭麗文在上臺之后的根基太過于薄弱,這也使得她并不能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只能想盡辦法留住之前在任的人員。
其實還有一部分原因便是現在留給鄭麗文的時間實在太短,她也只能暫時維持國民黨的現狀,甚至不敢和一些“保守派”徹底的撕破臉。
畢竟島內的“九合一”選舉很快就要開始了,這對于鄭麗文來說才是眼下最關鍵的事情,如果不能成功的在這次的選舉中帶領國民黨占盡優勢,那自己的“改革”大業恐怕根本就無法完成。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的話,朱立倫此番總辭,顯然是不懷好意,雖然鄭麗文沒有明說,甚至愿意相信朱立倫是為了給自己最大的人事任命空間,但其實這已經給她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現在的鄭麗文不僅要想盡一切辦法的穩住自己的地位,更是要面臨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甚至為了迎戰這次的選舉,鄭麗文還要著手開始了解各地縣市長以及議員們的提名情況,最大限度的完成前期工作。
如果鄭麗文能夠在之后的選舉中取得一個不錯的結果,那自己國民黨主席的位置才算是徹底“坐實”,不然的話,恐怕會被國民黨內部的諸多派系架空甚至是直接趕下臺。
要知道當初的鄭麗文之所以能夠勝選,除了自己的個人魅力之外,其實還有一部分原因那就是在其背后有大佬支持,這些大佬自然也希望國民黨內部團結,甚至是為其謀取一定的福利,所以鄭麗文也并沒有辦法徹底的“放開手腳”。
其實大家最關心的自然還是鄭麗文對于兩岸統一所持有的態度,畢竟當初她能夠獲得如此高的支持率,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她始終堅持“九二共識”,并且認定自己是中國人。
但不管怎么說,鄭麗文如今已經非常順利的邁出了自己的第一步,并且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也喊話鄭麗文,并且提出建議“兩岸關系也并非如此負責,未來是要謀求統一的,所以說眼下對于鄭麗文最重要自然就是規劃好統一路線,并且積極推進”。
對于我們而言,無論島內有什么樣的變動,都不能阻止我們兩岸統一的決心。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