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伴隨“人工智能+交通運輸”行動深入實施,我國自動駕駛等智慧交通前沿技術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正為世界智慧交通發展貢獻更多中國方案和中國經驗。
在11月13日舉辦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認為,無人駕駛正給城市生活帶來顛覆性改變。它不僅改變交通、出行,甚至會改變整個社會生態。他表示,無人車會成為人們一個全新的、移動的生活空間,帶來非常多的新可能。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
從阿布扎比的高溫沙塵到瑞士的阿爾卑斯山區復雜路況,蘿卜快跑的全球化步伐不斷加速,全球覆蓋城市數量已達22座。據蘿卜快跑相關人士透露,蘿卜快跑每周訂單量超25萬單,且100%為全無人訂單。從累計服務單量來看,蘿卜快跑全球訂單超過1700萬單,遠超谷歌Waymo的1000萬單。
從國內“試用”到海外“常用”,蘿卜快跑領銜海外無人駕駛商用市場,不僅彰顯中國自動駕駛技術實力在全球市場獲得認可,更映射出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當前,我國形成覆蓋基礎層、框架層、模型層、應用層的完整人工智能產業體系,產業鏈覆蓋芯片、算力、數據、平臺、應用等各相關環節。
交通運輸是技術集成應用型行業,具有巨大的市場規模和豐富的應用場景。近年來,交通運輸行業堅持把人工智能作為重要抓手,深入實施智能交通先導應用試點工程,加強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應用,打造了一批技術成熟、路徑可行、可復制推廣的典型應用場景。同時,加強自動駕駛領域國際合作交流,積極推動相關技術和產品引進來、走出去,與世界各國共同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
11月10日,蘿卜快跑獲得由阿布扎比綜合交通中心(ITC)頒發的首批全無人商業化運營許可,標志著蘿卜快跑首次在中國以外地區啟動面向公眾的規模化全無人駕駛運營。次日,蘿卜快跑與阿聯酋自動駕駛出行公司AutoGo擴大合作,計劃建成阿布扎比規模最大的全無人駕駛車隊。
不久前,蘿卜快跑還與瑞士領先的公共交通運營商——瑞士郵政旗下的郵政巴士(PostBus)達成戰略合作,將在瑞士推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AmiGo”。此舉標志著中國領先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成功進入以高標準、嚴要求著稱的歐洲市場,并獲得了從瑞士州政府到聯邦層面的全面認可與支持。
“隨著中國競爭對手蘿卜快跑進軍歐洲,(谷歌)Waymo計劃在2026年將業務擴展到邁阿密、達拉斯、納什維爾和華盛頓特區。”據《時代》分析,作為全球無人駕駛技術的巨頭之一,蘿卜快跑對比谷歌Waymo的市場化優勢正持續擴大。其迅猛的全球化步伐,已迫使谷歌Waymo不得不提速其在美國本土市場的布局以應對挑戰。
自動駕駛出海并非簡單的技術移植或產品輸出,而是需要深度融入當地的交通生態、法規體系與文化環境。這要求企業不僅要具備領先的自動駕駛算法能力,還需構建本地化的運營團隊、數據合規體系和應急響應機制。
以蘿卜快跑進入瑞士市場為例,其不僅要適配歐洲嚴格的車輛安全標準和數據隱私法規,還需針對當地復雜的山地路況、多語言交互需求以及公共交通協同模式進行定制化開發。這種“技術+本地化”的雙重能力,正是當前自動駕駛企業出海競爭的核心壁壘。未來,隨著更多國家對自動駕駛商業化的開放,這種深度本地化的出海模式將成為行業主流,推動全球智能出行產業加速進入協同發展的新階段。
隨著運營區域的擴大,城市交通環境的復雜性、安全監管政策的差異性,以及高強度運營帶來的車輛維護和調度壓力,都考驗平臺的系統穩定性與成本控制能力。據了解,蘿卜快跑第六代無人車全面應用“Apollo ADFM大模型+硬件產品+安全架構”的方案,通過10重安全冗余方案、6重MRC安全策略確保車輛穩定可靠,價格僅需20.46萬元,是谷歌Waymo無人車的1/7,比特斯拉宣布2026年量產的CyberCab還低。
自動駕駛是創新活躍、資金密集、社會關注度高的重要行業,也是“人工智能+交通”的重要載體。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全方位賦能千行百業。交通運輸場景多元、數據豐富,是人工智能重要的先行落地領域之一。《關于“人工智能+交通運輸”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強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應用,打造一批技術成熟、路徑可行、可復制推廣的典型應用場景。
得益于政策支持,從長遠看,蘿卜快跑的出海后勁絕非短期優勢,而是“中國智造”的持續輸出。其背后是AI產業鏈、政策賦能、場景驗證的深度耦合。
作者丨肖智
責編丨梁熙明 陳雪飛
審核丨王楠
監制丨陳林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