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娛樂圈亂成一鍋粥,商界也不消停。
一條新聞忽然登上熱搜——東方甄選CEO孫東旭離職。
這條消息,就像一塊石頭,丟進了原本平靜的湖面。
一年前,“董宇輝和孫東旭”的矛盾還在全網掀起風浪。
那時,一個是公司門面,一個是管理核心,俞敏洪親自下場“滅火”。
沒想到一年后,贏的人留下,輸的人離開。
可最有意思的是——這次離開的,正是當初被俞敏洪力挺的孫東旭。
01
孫東旭在東方甄選的地位,曾經舉足輕重。
他是從新東方轉型的中堅力量,參與公司轉型、搭建供應鏈,手上握著“電商業務的命脈”。
當初俞敏洪信任他。
不論是產品線搭建還是直播運營,孫東旭都在第一線操盤,被粉絲稱作“東方小孫”。
那時的他,風光得很。
鏡頭前口若懸河,鏡頭后干練強勢。
十八年教育體系的經驗,讓他成了“懂業務、會管理”的代表人物。
可名氣大了,位置高了,人也開始飄了。
他沒想到,真正讓自己從高處跌下來的,不是外部競爭,
而是那場至今都被網友記得的“小作文風波”。
02
當時,董宇輝在直播間讀了一篇小作文,
內容溫柔動人,感染了無數觀眾。
評論區一片好評。
結果有人質疑“是不是他寫的”。
孫東旭作為CEO,直接回應——
“這是團隊的成果,不是主播個人的作品。”
這話一出,全網嘩然。
原本溫情的直播間瞬間變成戰場。
觀眾不買賬,覺得他打壓功臣。
粉絲炸了,網友怒了,氣氛徹底失控。
孫東旭沒收手。
他在直播間摔手機,發布聲明,強調團隊協作。
試圖壓下風波,結果越描越黑。
他那句“曇花一現”,成了壓垮公眾好感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句話,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而那時候,董宇輝卻沒反擊。
他只是輕輕說了句:“尊重是相互的。”
這一句話,讓無數人明白了誰真正有格局。
最終結果大家都知道——
孫東旭被免職,董宇輝留任。
俞敏洪親自下場調解,可裂痕已成。
這場風波,讓兩人的關系回不去了。
03
如今俞敏洪官宣孫東旭離職,看似平靜,實則意味深長。
短短百余字的聲明,信息量巨大。
俞敏洪先是感謝他的貢獻,再說“再三挽留無果”,最后一句“我們之間沒有任何隔閡”,反倒顯得意味深長。
職場人一看就懂。
這句話不是解釋,而是掩飾。
要是真的沒隔閡,誰會專門提?
這份文案看似平淡,其實在傳達兩個信號——
一是孫東旭確實主動走的;
二是俞敏洪已經準備好新的方向。
東方甄選的戰略正在轉型。
從機構主導,變成“主播合伙人制”。
而孫東旭的管理思維,依然停留在舊模式里。
在他眼中,公司是主體,主播只是執行。
可在當下的直播格局里,主播才是品牌的靈魂。
當企業還在講“制度”,市場早已在講“人”。
所以,這次離職,不是簡單的分手,更像是東方甄選在自我更新。
04
回看這一年,董宇輝說過的話,如今聽起來格外有分量。
他曾說:“平臺和主播,不該是對立關系,而是彼此成就。”
這句話,現在成了東方甄選改革的方向。
孫東旭當初沒理解,俞敏洪現在懂了。
因為在他眼里,最寶貴的不是制度,而是人心。
沒有董宇輝的東方甄選,業績確實在下滑。
主號粉絲數被個人號反超,帶貨數據下降。
一個人走了,影響的是整個盤。
孫東旭是職業經理人,講的是控制和效率。
董宇輝是內容創造者,講的是情緒和溫度。
這兩種邏輯,本就沖突。
可偏偏,后者才是今天市場的主旋律。
企業的成功,不只是靠數據和管理,更靠“被喜歡”“被信任”“被相信”。
這恰恰是董宇輝身上的光。
而孫東旭的問題在于——
他忘了直播不是課堂,也不是會議室。
觀眾不是員工,主播也不是部下。
一個不懂情緒的人,再會算賬,也贏不了人心。
孫東旭的離開,或許是必然。
不是能力不行,而是時代變了。
在流量和內容主導的今天,
公司要的是能帶人氣的人,不是只會管人的人。
俞敏洪看得很清楚。
這次“官宣”,既是送別,也是分水嶺。
東方甄選從此徹底進入“人驅動時代”。
職場的真相就是這樣——
沒有永遠合適的崗位,只有能不斷成長的人。
在企業競爭的浪潮中,有的人靠能力上岸,有的人被浪拍倒。
誰能留下,不看背景,看眼光。
這場關于離職的風波,也提醒了所有職場人:別害怕被替代,怕的是不再進步。
東方甄選會繼續走下去,董宇輝也會越來越強。
而孫東旭的結局,只能說明一個事實——
時代變了,留不住的人,終將被淘汰。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