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小鵬在科技日上扔下一顆“深水炸彈”:2026年,三款全自研的Robotaxi將正式量產,沒有方向盤,沒有安全員,L4級自動駕駛,純視覺方案,跨城跨國都能跑。更狠的是,它不靠激光雷達和高精地圖,靠的是4顆自研AI芯片和第二代VLA模型——這意味著,這車真能“看懂”世界。
聽起來像科幻片?可就在幾個月前,美國鳳凰城已經有14歲的孩子,獨自坐進一輛沒有司機的車里,去上學。
手機一叫,車來了。門自動打開,座椅已經調到適合他的高度,屏幕上跳出一句:“你好,小宇,今天要聽播客嗎?”這是他媽媽提前設置好的。車子平穩起步,轉彎時像老司機一樣提前減速,遇到突然沖出的電動車,剎車果斷但不生硬。媽媽在手機上看著實時軌跡,心跳比孩子還快。可孩子呢?戴著耳機,正低頭寫作業。
我們曾以為,把孩子獨自交給一輛車,是天方夜譚。可當這輛車比大多數爸爸開得還穩,比代駕更守規矩,甚至能記住你愛聽哪首歌、座椅該調多高——你突然發現,擔心的不再是安全,而是:我們是不是太晚擁抱它了?
這不是演示,也不是測試。在上海、北京、廣州,Robotaxi已經悄悄跑了上百萬公里。有人用它下班回家,避開晚高峰的焦躁;有人用它深夜歸家,再也不用擔心醉酒打不到車;還有獨居老人,第一次靠一輛車,自己去了醫院。
最打動我的,是一個爸爸的留言:“以前接孩子放學,堵在路上總怕遲到。現在他坐Robotaxi回來,我反而在家等他。車到了,他發個消息,我下樓,剛好碰上。那一刻,我突然覺得,科技不是冷的。”
它不說話,卻比誰都懂你。它沒有表情,卻用平穩的剎車和精準的路線,一點點贏回我們的信任。
當一輛車能載著孩子安全回家,當一個老人能靠它重獲出行自由——我們才明白,真正的智能,不是多快多炫,而是讓你敢放手,又不怕失去。
下次你看到一輛空車自己停在路邊,別慌。它不是故障,是在等下一個需要它的人。
如果你也打算試試,記得第一次上車時,別急著看屏幕。先深呼吸,像當年教孩子騎自行車那樣,松開手,讓它帶你走一段。你會知道,未來早已上路。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