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觀車君
11月6日,一則消息炸穿汽車圈:日產汽車要把自己的全球總部大樓賣了!45 億人民幣的價格,買家,是一家由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敏實集團支持的財團。
你沒看錯,一家中國公司,買下了日本汽車巨頭的總部大樓。
而日產汽車,這家曾經與豐田、本田并稱“日系三強”的汽車巨頭,如今似乎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寒冬。
公開數據顯示,2024財年,日產凈虧損6709億日元(約334億元人民幣),而上一財年還盈利4266億日元;營業利潤暴跌87.7%,營業利潤率僅0.6%;全球銷量下降2.8%,中國市場更是大跌12.2%。只剩北美靠新車型勉強增長 3.3%。
更扎心的是,日產預計2025財年還將繼續虧損2750億日元。可以說,日產已經不是“走下坡路”,而是在懸崖邊踩空了半只腳。
在觀車君印象里,這不是日產第一次傳出賣樓消息。
就在今年5月,已有媒體曝出日產計劃出售總部大樓,以緩解財務壓力。而這次交易,日產選擇的是“售后回租”——賣了,但繼續租用辦公。說白了,就是缺錢,但還要面子。
日產不是沒在掙扎。他們推出了“經營重建計劃Re:Nissan”,計劃在2027年前:關閉7家工廠;裁員約2萬人;將全球產能壓至250萬輛。目標很明確:砍成本、提效率、活下去。 與此同時,日產在中國也沒閑著。
就在這兩天,他們在進博會上宣布成立日產進出口(廣州)有限公司,這是外資車企在中國設立的首家合資整車進出口公司。
一邊賣樓,一邊開新公司——日產在打什么算盤? 在觀車君來看,也許他們是想借助中國本土的研發和供應鏈,把在中國開發的車型(如N7、Frontier Pro PHEV)反向出口到全球?
另一邊的買家敏實集團,可不是小角色。1992 年成立的汽車零部件巨頭,客戶覆蓋全球 80% 的主流車企,連日產自己都是它的老客戶。
從風擋飾條、結構件,到新能源電池盒,敏實早已從“小零件”做到“大系統”,年產值超百億,甚至進入了全球采購體系。你可以說:這是中國制造從“被采購”到“買樓反攻”的象征性一步。
另外買下樓的不只是敏實,而是由美國私募KKR旗下子公司主導的財團,但敏實是主要出資方。
賣樓,不是日產的終點,而是一場自救的開始。而對敏實來說,買下樓也不只是一筆投資,更是中國汽車產業鏈向上突破的一個信號。這場交易,看似是資產的易主,實則是產業話語權的悄然轉移。
一邊是新能源浪潮下的技術迭代壓力,一邊是中國本土品牌的激烈沖擊,疊加全球經濟疲軟。
發現沒,三菱已基本退出中國市場;本田、豐田也在華銷量承壓;中國品牌如比亞迪、蔚來、理想正在快速吞噬市場份額。
這不是日產一家的問題,而是傳統燃油車巨頭在電動化、智能化浪潮下的集體迷茫。
但日產也并非毫無機會。其在北美市場銷量微增3.3%,說明產品力仍在;而在華設立進出口公司,也顯示出其“以中國反哺全球”的戰略意圖。
你覺得日產還能“翻身”嗎?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未標注出處的圖表,均源自各種渠道的公開披露,特此說明并致謝!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文為杠桿觀車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注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