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大家以為中美能在韓國慶州APEC峰會上碰個面,聊聊經貿問題,結果因為稀土出口管制這事兒,特朗普直接在社交媒體上發飆,說沒必要見面了,還揚言要加征100%的關稅。這事兒發生在2025年10月10日,特朗普一大早就在Truth Social上發了帖,抱怨中國在稀土上搞出口控制,態度充滿敵意,直接宣布從11月1日起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額外征收高關稅。全球市場一下子就慌了,道瓊斯指數開盤就跌了差不多2%,企業供應鏈開始緊張起來。
中國商務部在10月9日發了第61號公告,加強了對稀土產品的出口管理,包括五種重稀土元素像鏑和鋱,還有鋰電池材料和技術設備。出口企業得提交詳細申請,證明用途和供應鏈信息,審批時間拉長到30天。這不是頭一次,中國之前就對稀土有管制,但這次范圍更大,力度更強。為什么這么做?因為中美貿易談判談了四輪,一直卡殼,美方在高科技領域不斷施壓,中方覺得得拿出點反制手段來護住自家利益。稀土這東西全球九成以上產自中國,用在國防、電子和新能源上,美國國防部報告里都說這對導彈和電動車生產至關重要,短缺會耽誤事兒。
特朗普看到這個公告,氣不打一處來。他這人一向直來直去,在商業時代就愛用關稅當武器,上臺后更是一套一套的。2017年到2021年那會兒,他就發起過貿易戰,加了層層關稅,現在2025年重返白宮,又故技重施。10月10日上午8點左右,美東時間,他發了那條帖,說中國在試圖掌控全球供應鏈,還提到多國對中方政策不滿,美國的工具箱里有更強的手段。白宮內部馬上開會討論,除了關稅,還在琢磨其他反制,像技術出口限制啥的。盟友反應也不一樣,歐盟呼吁對話,日本趕緊評估備用鏈,澳大利亞礦業公司倒是股價漲了,覺得有機會分杯羹。
這事兒一出,APEC峰會就蒙上陰影了。本來峰會定在10月底,韓國慶州辦,大家猜兩國領導人可能借機談談。特朗普早幾個月就炒作這事兒,但中方一直沒明確答復。現在特朗普直接說沒必要見面了,等于賭氣甩手。韓國媒體11日報道,特朗普亞洲行包括東盟峰會和訪日,然后去韓國,但對APEC參與持保留,可能縮短行程。這直接拉低會晤概率,白宮官員私下承認,貿易摩擦干擾了雙邊互動。全球稀土價格當天就漲了15%,美國商會警告,新關稅會推高企業成本,通脹可能上行1.2%。
中美談判從年初就開始,第一輪3月,美方要市場開放,中方強調互惠。第二輪6月華盛頓,聊知識產權,沒共識。第三輪8月北京,清單提了,評估時間長。第四輪9月上海,同意繼續,但僵局沒破。現在稀土管制和關稅回應,讓局面更緊。企業供應鏈調整加速,越南印度礦業獲投資。特朗普繼續發言,強調美國實力,但沒升級行動。這凸顯大國博弈復雜,長期積累,美方忽略中方呼吁。
特朗普發帖后,下午面對媒體時,態度有點松動。他登空軍一號前,被記者圍住,問峰會事兒,他說行程沒取消,會去韓國,雙方還有機會對話。這算不算改口?從早上賭氣說沒必要,到下午說可能晤,時間不到8小時,變化挺快。記者記錄顯示,他揮手強調大門沒關,但施壓繼續。白宮新聞秘書回應,確認立場,但沒細說。這事兒讓外界看不懂,美國總統說話這么反復,別國怎么正常交往?
全球反應熱鬧,CNN報道特朗普威脅130%關稅,Axios說100%,Politico確認11月1日起實施。Al Jazeera解釋中國為什么加強管制,CBS說特朗普氣急敗壞。紐約郵報提市場 turmoil,YouTube視頻分析貿易戰升級。X平臺上帖子滿天飛,有人說特朗普取消會晤,引用稀土控制;有人嘲他要15%芯片銷售分成,結果零蛋。歐洲在找對華扼點,但自己被美俄夾擊,優先級奇怪。格陵蘭稀土礦特朗普想插手,買島不成買股,控制礦產未來。
稀土價格上漲,美國企業壓力大,白宮琢磨額外反制,但沒動。局面對峙,美方得自扛經濟后果。中方保持主動,通過稀土牌掌握談判節奏。特朗普生平貿易談判多,用杠桿,但這次中國牌更多,從稀土到大豆,力量逆轉明顯。美國農民受貿易政策傷,醫療也受影響。整體看,這不是一時賭氣,是結構性矛盾積累,解決不了深層問題。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