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碼科技
2025年11月13日
社交,是字節跳動始終未曾放棄的執念。
繼“多閃”“飛聊”之后,字節正在秘密研發一款全新的社交App,內部暫定名為“海海”。
目前,該產品已完成前期開發,部分應用商店已出現其信息頁面,雖暫未開放下載,但信號已經明確:字節,又要向社交發起新一輪沖鋒。
“海海”來了,但這次不一樣
“海海”并非突然出現。
早在2025年10月,就有消息稱字節內部有兩個社交項目在并行推進,代號分別為“海海”和“麻薯”(mashu)。
如今,“海海”率先浮出水面,或將成為字節社交戰略的主攻方向。
與此前“多閃”直接對標微信、“飛聊”主打興趣社群不同,“海海”可能更聚焦于Z世代的輕社交與情緒表達。
在當下年輕人普遍面臨社交焦慮、現實連接弱化的背景下,“海海”或試圖打造一個兼具趣味性與安全感的新型互動空間。
有消息稱,該產品可能不會走傳統內測、預熱的路徑,而是嘗試“冷啟動”直接上架應用商店,讓市場給出最真實的反饋。
而這種“一上線就見真章”的策略,透露出字節對這款產品的某種自信,也可能意味著其產品形態已相對成熟。
抖音“日常”升級,是前奏?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海”的傳聞發酵的同時,抖音對其App內的“日常”功能進行了全面升級:
新增醒目創作入口:在個人主頁頭像右下角設置“+”號,一鍵發布圖文或視頻內容;
支持限時展示:可設置24小時、3天或7天的動態可見期;
頭像色環提醒:好友發布新動態后,頭像周圍會出現彩色光圈,查看后自動消失;
聚合瀏覽與瀏覽記錄:好友可集中查看你的近期動態,并支持查看誰看過你的內容。
上述這些功能,幾乎是對微信“朋友圈”的一次深度復刻與體驗優化。
而“日常”模塊的持續加碼,也被視為字節在主App內為“海海”探路,積累社交場景的用戶行為數據與產品經驗。
為什么字節非要“死磕”社交?
答案藏在流量與生態的深層邏輯中。
一方面,抖音雖坐擁十億級用戶,但社交關系鏈始終薄弱。
用戶刷視頻、看直播,卻難以在平臺內完成“分享給好友”“深度互動”等動作,導致社交閉環缺失。
而微信憑借強大的熟人關系鏈,已反向入侵短視頻領域,視頻號月活突破8億,直接威脅抖音基本盤。
另一方面,社交是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沒有自己的社交底座,字節的電商、本地生活、搜索等業務難以高效串聯。
正如業內人士指出:“字節有流量,但缺關系鏈。”
“海海”能撬動微信嗎?
挑戰微信,注定是一場艱難戰役。
微信的護城河,不僅是12億月活用戶,更是深植于現實生活的“社會關系網絡”。
用戶一旦遷移,意味著要重建所有聯系,成本極高。過去十年,無數產品試圖“挑戰微信”,最終都未能成功。
但“海海”或許并非正面強攻。
從當前信息看,“海海”更可能聚焦Z世代的輕社交、情緒表達與低壓力互動。
它不追求“加好友”“建群聊”,而是打造一個讓用戶“隨手發點日常”“被關心而不被評判”的“情緒自留地”。
這種差異化路徑,或許能避開微信的鋒芒,在細分市場中找到突破口。
總而言之,從“多閃”到“飛聊”,字節在社交賽道上屢敗屢戰。但每一次失敗,都為下一次嘗試積累了經驗。
如今,手握抖音龐大的用戶畫像與內容生態,“海海”或許不再是從零開始。
它能否打破“社交難做”的魔咒?能否在微信的陰影下,開辟出一塊屬于年輕人的“情緒自留地”?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