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今天居然是雙11哎,你們買買買嗎?不過,說實話,我是沒買啥東西,但的確閃購了好幾單。而與此同時,俺也發現,這兩天高盛發的一份報告還是有點意思的,其預估了參與外賣大戰的幾大互聯網公司的虧損情況,還是挺驚人的。
根據媒體援引的高盛報告,僅在第三季度,即時零售業務預計就給阿里巴巴、美團和京東分別帶來高達360億、200億和130億元人民幣的巨額虧損。而由于外賣大戰,這可能導致中國互聯網板塊出現連續第二個季度的利潤下滑,并且下滑幅度將從第二季度的-9%擴大至第三季度的-31%(同比)。在上市的互聯網巨頭中,騰訊預計將是唯一實現利潤同比增長的公司。
應當講,第三季度外賣大戰的烈度遠遠超過了機構們的預期。在今年7月初,高盛還曾經預測,未來一年,阿里在即時零售的虧損到410億元,而沒想到,僅僅一個季度,阿里的虧損就達到了360億元。
此外,也有一些機構預估阿里3季度在即時零售的虧損超過300億元。比如,摩根大通就曾在今年8月預計,阿里巴巴第三季度的送餐損失預期大幅提高到300億元以上,遠遠超過了之前170億元的預測。
與此同時,多家機構對美團三季度的虧損預期也相近。比如,野村證券等都預計美團第三季度的外賣虧損接近200億。
如果上述預估基本靠譜,那么這也意味著,第三季度,阿里的盈利下降搞到80%-85%,美團的調整后虧損則同比擴大了2.25倍。
這一數字不可謂不驚人。
而在如此的外賣大戰烈度下,京東因為投入較少,暫時基本出局。今日,京東公布,雙11期間,京東外賣日單量超2500萬,入駐商家超200萬,全職騎手超15萬人。不過,早在今年6月,京東外賣的日單量就宣布達到2500萬了。這也意味著,在5個多月中,京東外賣的日單量并未有所增長。而若這背后還疊加了京東兩個季度虧損近300億,似乎就有點不太合適了。
再來說回阿里,這個大戰的慘烈程度可能也要超出了阿里最初的預期。在今年7月2日,淘寶閃購宣布啟動規模高達500億元的補貼計劃。根據該計劃,淘寶閃購將在12個月內直補消費者及商家共500億元。但僅僅一個季度,阿里就燒了360億。而顯而易見,即時零售大戰的烈度雖然降低,但既然還得打下去,這么搞下去,估計阿里一年在這上面燒個七八百億也有可能。
美團在這場大戰中也是相當難受的,不想打吧,也不得不應戰,這白花花的銀子燒的啊,慘不忍睹,連帶著市值也下挫了不少。
好消息是,眾所周知,第四季度,外賣大戰的烈度降低了。根據高盛的預估,第四季度,這幾家公司的虧損都會收窄,比如,其預計阿里、美團、京東分別收窄至190億、130億、130億元。但客觀來說,這依然是龐大的數字。
當然啦,不久后,這幾家公司都將公布新一季度的財報,也許虧損的數字會稍微好看一些。而接下來,這幾家公司將如何講述自己的故事將更有意思——閃購是否真實地帶動了阿里的用戶活躍度、GMV以及收入?美團能否證明自己有護城河,能夠在打仗時成本更低?京東花了這么多錢,最終卻意外遇到了更瘋狂的阿里,外賣故事還有意義嗎?所以,下一步,該大力地講5萬元內買車的故事了?
哈哈,走著瞧吧。(轉載自:開柒)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