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成式 AI 邁入“文明級技術”行列,中資企業出海也正從早期產品輸出的單點突破,轉向能力+生態的系統作戰。
10月11日,在2025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期間,以“碳硅共生,合創AI+時代”為主題的2025中國移動能力出海暨“聚星計劃”生態體系煥新分論壇舉辦。
在這場論壇中,中國移動清晰地描繪出企業出海的未來路徑:即以云與算力為基礎,以AI解決方案為利器,以數字生態為助推力,真正為中資企業打造一套能夠應對全球競爭的“碳硅融合”出海工具箱。
算力全球化:從“雙核心”到“多走廊”,織就50ms時延圈
數字經濟時代,算力如同水電般成為基礎資源。
為此,中國移動在全球范圍內搭建一張高效、可靠的“算力輸送網”。其核心布局以香港和新加坡為雙樞紐,輻射亞、歐、美、非四大洲,形成海陸并進、中心+邊緣的立體網絡架構。
截至 2025 年,這張網絡已整合超過 100 條國際海陸纜資源、360 個全球互聯網接入節點及 1271 家合作數據中心,新投產的 2Africa、SJC2、中哈、中巴等海陸纜,將國際傳輸資源提升至310T。
其中,“新加坡-柔佛-巴淡”和“中國-中亞”兩大算力走廊的落地,不僅夯實了東南亞、中南美洲的精品網絡,更直接打造出中國至東南亞50ms的算力時延圈,以及深港0.95ms的金融級短時延專線,這一時延水平得益于業界首次商用的空芯光纖技術,足以滿足高頻交易、實時數據處理等對時延敏感的場景需求。
算力的落地離不開物理載體。2025年香港火炭、泰國兩大新型AI智算數據中心的投產,讓中國移動五大自有數據中心的總容量達到166MW,機架數量突破23000個,為全球企業的AI訓練、大數據分析提供了本地化的高算力支撐。
在此基礎上,中國移動進一步實現了“云算資源、云網接入、平臺服務、云智應用”的四個一體化:
一是云算資源一體化:5個核心節點+34個邊緣節點構成通智一體的AI云布局,
二是云網接入一體化:實現與所有主流云商全球云節點的預連接,覆蓋亞、歐、美、非大洲共計34個城市超80個云接入點。
三是平臺服務一體化:mCloud平臺打通“云-網-邊-端”協同鏈路。
四是云智應用一體化:汽車行業出海的“AI隱私脫敏+合規存儲+私有云+數據傳輸”的一站式解決方案;為金融出海場景提供“混合云部署+云運維支持+集成災備服務+信創安全”的端到端一體化方案,讓算力真正轉化為行業價值。
“1+8”體系+一站式融合包,破解出海數智痛點
中資企業出海的痛點往往在于“水土不服”,不同國家的政策法規、網絡環境、行業需求差異,讓數智化轉型難以復制國內經驗。
中國移動的解法,是推出一套標準化+定制化結合的 AI+全場景解決方案體系。
這套體系的核心是“1+8”架構:“1”即行業首創的中資出海一站式融合包,“8”則對應中資出海的8大典型行業。
其中,一站式融合包堪稱出海利器:通過統一平臺實現“一國一價、一鍵下單、一站開通、全球保障”,涵蓋二十大品類、上百款標準產品,覆蓋 39 個國家和地區,相當于為企業提供拎包入駐的數智服務,無需再為本地化適配耗費額外成本。
而在垂直行業層面,中國移動并未止步于表面,而是深入到31個子行業、150個垂直場景,將上千個國內成功案例提煉為可復用的標準方案。
例如,為電商客戶打造的全球最大海外智慧倉,通過 AI 算法優化倉儲分揀、庫存周轉流程,針對制造企業出海,依托自有 RINGA Park 產品,已助力上百個海外工廠園區實現設備互聯、能耗管理的智慧化升級。
2025 年以來,這套方案更實現多項“首單突破”:DeepSeek 出海應用部署落地,讓 AI 大模型在海外企業中從概念走向實用;中資出海AI一體機解決方案交付,為中小企業提供輕量化的本地算力支持,降低了 AI 應用的門檻。
聚星計劃煥新:從匯聚伙伴,到邁向全球生態圈
中資企業出海的下半場,單打獨斗已難成氣候,生態協同成為關鍵。中國移動的“聚星計劃”,正是要打造一個貫穿“資源-能力-場景”的全球數智合作網絡,而 2025 年的生態升級,讓這張網絡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深化”。
從規模上看,“聚星計劃”已匯聚 5000 余家企業伙伴、500 余家優質合作伙伴、100 余家核心合作伙伴,覆蓋基礎設施建設、解決方案研發、技術服務等全鏈條,形成了“眾人拾柴”的生態基礎。
但更重要的是,這些伙伴并非簡單堆砌,通過聯合推出超 150 個融合場景方案,2025 年已在全球落地 88 個千萬級項目,而框架采購+短名單機制的建立,讓生態資源能精準匹配企業需求,避免了資源閑置或需求錯配的問題。
在創新標桿層面,中國移動的生態布局更具前瞻性。其成立的中國移動國際 AI + 生態聯盟,攜手 50 多家泛 AI 領域頂尖企業,不僅輸出了 1 份行業標準協議、3 份出海白皮書,更在海外落地了多個標志性項目。
如印尼的中國移動 - 金光集團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聚焦制造業 AI 應用研發;馬來西亞的 5G-A 乘 AI 聯合創新實驗室,探索通信與 AI 的深度融合;而聯合馬來西亞數字經濟發展局打造的 AI 技術創新中心,更是提供了高性價比 GPU 算力及異構算力管理平臺,成為跨國智算合作的典范。
值得注意的是,“聚星計劃”的煥新不止于成果,更在于機制的升級。
AI+應用、云智算力、泛連接三大核心支柱聯盟的設立,讓生態合作更聚焦核心領域;五級會員機制的推出,為不同規模、不同階段的伙伴提供差異化支持;而“招募-培育-賦能-成長”的全周期計劃,則真正幫助中國生態企業走出去并“融進去”,形成與中國移動共生、共贏、共增值的良性循環。
碳硅融合時代,中國移動成為出海“賦能者”
當 AI 驅動的“硅基生命”與人類社會的“碳基場景”深度融合,中資企業出海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從此次發布的成果來看,中國移動的定位已十分清晰 —— 它不再是單純的“服務提供者”,而是中資出海的數智底座供給者、數智生態匯聚者、數智應用運營者。
無論是覆蓋全球的云智算力網絡,還是直擊痛點的AI+解決方案,亦或是開放共贏的“聚星計劃”生態,中國移動的每一步布局,都在為中資企業搭建一條“碳硅融合”的出海通道。
對于中資企業而言,這場由中國移動引領的能力出海變革,或許正是突破地域壁壘、實現全球競爭優勢的關鍵,當算力不再受限、方案不再適配困難、生態不再孤單,出海的每一步,都將更有底氣。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