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全網最專業和權威的韓系車和韓國車市系列內容,【韓系動向】第1674期。
現代汽車集團的 AI 戰略要加速了。近期借 APEC 會議契機訪韓的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決定向韓國優先供應 26 萬塊最新 Blackwell GPU,其中現代汽車集團將獲得 5 萬塊,這為其注入了強勁動力。穩定獲取稀缺的高性能 AI 加速器,對現代汽車集團而言意義重大。黃仁勛已確定將與包括現代汽車集團在內的韓國企業強化 AI 同盟,并在大規模 GPU 優先供應及 AI 工廠建設方面展開合作。更引人關注的是,英偉達已宣布將構建自動駕駛生態系統 —— 這也彰顯了其市值首次突破 5 萬億美元的行業地位,印證了此前 “外部顛覆性競爭者” 這一說法的前瞻性。
現代汽車集團計劃利用此次獲得的 GPU,構建 AI 工廠,將半導體、汽車、機器人、自動駕駛等領域的生產設計及制造全流程與 AI 深度融合。黃仁勛表示,現代汽車的工廠未來將成為由 AI 和機器人組裝汽車的智能工廠。除自動駕駛外,現代汽車集團還計劃借助英偉達的 AI 平臺,開發個性化數字助手、智能信息娛樂系統、自適應舒適系統等創新車載 AI 功能。此前依賴 Mobileye 導致進展緩慢的 ADAS 技術研發,預計將迎來提速,與合作伙伴摩比斯的合作關系也可能隨之改變,現代汽車集團獲得了自主掌控核心技術的契機,此次英偉達 GPU 的獲取對其意義非凡。
反之,英偉達的舉措旨在擴大自身生態版圖。從另一維度來看,外部顛覆性競爭者進軍汽車行業的步伐正不斷加快、范圍持續擴大。繼科技企業在操作系統等軟件領域占據市場主導后,其背后的半導體企業也全面走向臺前 —— 這一趨勢從數年前的 CES 展上便已初現端倪。如今,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各方也已展開主導權爭奪。英偉達作為系統半導體企業,其產品主要由臺積電代工生產,而系統半導體的運行離不開存儲半導體的支持。韓國是存儲半導體強國,這正是黃仁勛此次訪韓的核心原因之一。
半導體與各類傳感器、高性能計算機共同構成自動駕駛的核心技術
半導體與各類傳感器、高性能計算機并列,是自動駕駛的核心技術之一。如今汽車行業正經歷從 “硬件定義汽車” 向 “軟件定義汽車” 的轉型,這是汽車本質發生變革的過程。當前,傳統車企無法獨立解決所有技術難題,因此紛紛尋求合作模式。
繼斯特蘭蒂斯集團發布自動駕駛相關規劃后,英偉達近日宣布,計劃通過與優步的合作,擴大全球最大的 L4 級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網絡。雙方將利用全新的英偉達 Drive AGX Hyperion 10 自動駕駛開發平臺及 Drive AV 軟件,從 2027 年起逐步將全球自動駕駛車輛規模擴大至 10 萬輛。該平臺配備 14 個高清攝像頭、9 個雷達、1 個激光雷達及 12 個超聲波傳感器,形成經過全面驗證的多模式傳感器配置,可支持所有車輛達到 L4 級自動駕駛標準。斯特蘭蒂斯計劃將其用于自動駕駛出租車的 AV-ready 平臺,路特斯將為下一代乘用車搭載 L4 級功能,梅賽德斯 - 奔馳則擬在即將上市的 S 級車型中提供 L4 級自動駕駛體驗。
在卡車運輸領域,Aurora、沃爾沃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公司、Waymo 也在基于英偉達 Drive 平臺開發 L4 級自動駕駛卡車。英偉達與優步將為全球范圍內 L4 級自動駕駛生態的所有合作伙伴提供支持與推廣。
此外,英偉達還推出了行業首個 “Halos 認證計劃”,該系統用于評估和認證自動駕駛及機器人領域物理 AI 的安全性,是英偉達為保障自動駕駛及機器人技術安全而打造的專屬認證體系。
該計劃旨在英偉達主導的自動駕駛平臺生態中,確保軟件定義汽車與自動駕駛出租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黃仁勛表示,自動駕駛出租車標志著出行領域全球變革的開端,將讓交通工具變得更安全、更清潔、更高效,這番言論彰顯了他主導行業發展方向的決心,而背后離不開數據積累的支撐。
英偉達 / 高通 / Mobileye / 華為 / 地平線機器人,未來競爭者將更多?
當前,自動駕駛領域的系統級芯片(SoC)市場主要由英偉達、高通、Mobileye 三足鼎立。盡管華為等中國企業正以驚人速度追趕,但部分觀點認為其目前仍存在局限性。這些企業憑借各自不同的技術路徑與核心優勢,持續影響著全球汽車行業。
英偉達聚焦于提供 “高性能 AI 硬件(Drive 芯片)+ 整合軟件棧(Drive AV)” 的全棧平臺,商業模式是向優步、多家整車企業及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公司供應高性能 AI 計算能力。通過引導這些企業在英偉達生態內進行軟件開發,借助平臺標準化強化行業主導權,最終通過構建大規模自動駕駛網絡,鞏固在 AI 計算領域的領導地位,并主導制定自動駕駛及機器人技術的安全標準。
高通通過驍龍數字底盤平臺整合信息娛樂與自動駕駛功能,憑借功耗效率與成本競爭力,滲透整車廠的 ADAS 解決方案市場。隨著寶馬將供應商從 Mobileye 切換為高通,高通的市場份額大幅提升。尤其在生成式 AI 等創新技術的助力下,高通加速推動汽車行業數字化轉型,吸引了眾多客戶的關注。通過與主流車企的合作,高通已超越單純的半導體供應商身份,成為未來出行領域的核心合作伙伴。
Mobileye 則在基于攝像頭的計算機視覺及高精地圖技術方面具備優勢,專注于提供漸進式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核心產品包括兼顧低功耗與高性能的 ADAS 芯片 EyeQ 系列、支持駕駛員視線保持在道路上的脫手駕駛功能 “SuperVision”,以及在指定運營區域內可實現 “視線脫離 + 脫手駕駛” 的準 L4 級功能 “Chauffeur”。Mobileye 提供從基礎 ADAS 到 L4 級的全場景解決方案組合,向廣泛的整車廠輸出技術,憑借低功耗優勢與海量實際駕駛數據,在 ADAS 市場保持強勁競爭力,其終極目標與英偉達、高通并無本質差異。
特斯拉堅持垂直整合戰略,通過自主設計的 FSD 芯片與全棧軟件開發,依托龐大的實際行駛數據,構建起獨立的生態系統。
在中國,華為作為有色人種國家中首家涉足系統半導體業務的企業,正與英偉達展開直接競爭,處于中國半導體崛起的前沿陣地,與英偉達形成雙雄并立的格局。地平線等 AI 芯片企業也通過與本土整車廠合作,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解決方案,成為挑戰英偉達中國市場主導地位的主要競爭者。三星電子也正憑借晶圓代工技術與車載 SoC 開發能力,試圖進軍這一市場。
英偉達平臺標準化對全球汽車行業的影響
英偉達主導自動駕駛平臺標準化,將加速高性能 AI 硬件與軟件的整合,有望給全球汽車行業的整體結構與競爭格局帶來廣泛而深刻的變革。
首先,將極大推動研發速度與規模經濟的提升。采用英偉達經過驗證的全棧平臺后,整車企業可大幅縮短自主研發 L4 級自動駕駛系統所需的數十年時間,這對于技術實力不足的新興電動車企業或傳統整車廠而言,是快速切入市場、維持競爭優勢的關鍵。英偉達與優步計劃 2027 年前將網絡規模擴大至 10 萬輛的規劃,將直接推動自動駕駛出租車等出行服務的商業化進程,加快整個行業的轉型速度。
其次,將加速產業價值鏈的重構。英偉達計劃提供整合芯片、14 個攝像頭、9 個雷達、激光雷達等傳感器配置及 AV 軟件的完整架構,這將導致傳統一級供應商的角色發生轉變 —— 從單純的零部件供應或組裝,向以系統整合及本地化服務為核心的方向收縮或轉型。
隨著車載 AI 計算硬件與操作系統的標準化,汽車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將從硬件制造,轉向軟件開發、數據管理及專屬服務提供能力。英偉達的 Halos 認證計劃在制定 L4 級自動駕駛系統安全標準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進一步擴大了英偉達在全球技術標準競爭中的影響力。
最終,可能加劇技術依賴與競爭格局的兩極分化。隨著眾多整車企業依賴英偉達的高性能 AI 平臺,其對英偉達在核心計算及軟件技術上的依賴度將不斷加深,這可能影響整車企業的成本結構與技術創新自由度。
另一方面,自主開發全棧技術的特斯拉等企業,與采用英偉達平臺的企業之間,在技術與商業化層面的差距可能進一步拉大,全球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將愈發兩極分化。盡管平臺標準化提升了技術研發效率,但從長期來看,將促使汽車制造商將品牌差異化的重心轉向軟件與服務領域。
英偉達主導自動駕駛生態標準化的趨勢,對現代汽車集團而言,既蘊含加速研發的積極意義,也存在技術依賴加深的潛在風險。具體來說,英偉達 Drive Hyperion 平臺提供經過驗證的硬件及軟件棧,能幫助現代汽車、起亞等整車企業大幅節省從零開發 L4 級系統的巨額時間與成本,降低研發風險。
英偉達與多家全球整車企業及自動駕駛出租車公司保持合作,韓國企業通過采用該平臺,可快速獲取符合高水平技術成熟度與安全標準的驗證體系。現代汽車集團將自然融入英偉達主導的全球 L4 級自動駕駛生態,在 OTA 更新、數據共享、軟件維護等方面享受紅利,這將直接推動研發提速 —— 這也是黃仁勛近期頻繁接觸全球整車廠并提供 GPU 的核心原因。
然而,過度依賴英偉達的全棧解決方案,可能加深對外部核心自動駕駛計算及軟件技術的依賴,長期來看可能阻礙現代汽車集團自主研發核心 AI 技術、掌握行業主導權的進程。此外,英偉達的高性能芯片與平臺解決方案通常價格較高,可能推高車輛制造成本,削弱價格競爭力。
不容忽視的是,當眾多全球整車企業采用相同的英偉達平臺后,車輛在基礎自動駕駛性能上的技術差異化將難以凸顯。要獲得競爭優勢,企業必須強化軟件之外的能力,例如用戶體驗(UX)、本地化服務、車輛整合設計等。韓國現有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可能失去向英偉達平臺配套傳感器及硬件組件的供應機會,或需將業務重心轉向單純的零部件供應、本地整合及制造領域,整合與本地化專業能力可能比核心技術研發更為重要。
因此,現代汽車集團及其合作伙伴需借助英偉達平臺加快 L4 級技術研發,同時著力提升自身在軟件上層架構、數據積累與處理技術方面的能力。通過這種方式管理平臺依賴風險,提供符合車輛特性的專屬用戶體驗與服務。將采用英偉達平臺作為獲取技術競爭力的手段,同時從長期出發,推動核心 AI 技術國產化,或構建可兼容多個平臺的靈活架構。
目前尚無法預測 L4 級自動駕駛的商用時間,但可以確定的是,外部顛覆性競爭者正逐步掌控通往這一目標的核心技術主導權。當前階段,實現軟件定義汽車的優先級高于自動駕駛本身,半導體與 AI 的作用因此更為廣泛。英偉達正尋求比特斯拉更全面的行業主導權。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