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PS生產計劃自動排程系統概述
APS生產計劃排程系統相比人工排程有著快速、準確、便捷等諸多優勢。它并非簡單的“計劃生成工具”,而是集“需求預測、資源規劃、排程優化、執行監控、異常調整”于一體的閉環管理系統。其運行機理是通過生產數據和生產條件搜集、與算法優化,在滿足生產約束(如人、機、料、法、環、時等)的前提下,實現生產流程順暢的最優配置。
二、離散型制造業APS排產困局
雖然APS生產計劃排程系統在離散型制造業有著諸多優點,但是它并非是十全十美,依然存在局限性,尤其是在排產的靈活變通性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一)決策層級適配性不足,難以兼顧雙重目標
APS試圖將生產計劃與車間調度納入同一架構。但二者決策目標存在本質差異,如“總產能最大化”與“部分訂單最短生產周期”天然矛盾,同一運行機制無法同時滿足雙重需求,導致APS在核心目標達成上存在“強人所難”的局限性,難以實現全局計劃與局部調度的精準適配。
(二)靈活性缺失“牽一發動全身”效應反成障礙
在多層級BOM生產場景(如主部件A依賴子部件B/C,子部件C依賴D/E,涉及多個車間加工)中,APS遵循“從底層子部件往上主部件”的排程邏輯。當某一環節(如D車間)出現異常導致零件無法正常加工時,APS需基于新約束條件對所有關聯車間的作業計劃進行整體重排,產生“牽一發動全身”的聯動效應。看似可行的重新排產,但是在實際生產中面臨著諸多條件限制。盡管多數APS系統設有“凍結”功能以規避頻繁調整,但工廠實際生產中車間異常變動司空見慣,頻繁“凍結”與“解凍”會嚴重偏離APS“按約束條件精準排程”的初衷,無法適應動態變化的生產環境。
(三)脫離實際生產運作邏輯,排程結果可執行性差
傳統APS的整體重排機制與工廠實際運作模式嚴重脫節。在現實生產中,工廠不會因單一車間的局部異常,就對所有車間的作業計劃進行全盤調整 —— 這種調整會打破現有生產節奏,增加協調成本與停工風險,不符合工廠“局部問題局部解決、優先保障整體生產連續性”的運作邏輯。因此,傳統APS基于理論邏輯生成的排程方案,在工廠實際場景中缺乏可執行性,難以落地應用。
三、dynabook破解APS排產困局的解決方案
dynabook結合其四十載筆記本生產經驗與全球企業服務實踐,從矛盾調和、異常應對、計劃調度協同、模型構建四方面闡述破解APS排產困局的解決方案。
(一)針對“總產能最大化”與“部分訂單最短生產周期”矛盾:人工預設結合智能排產實現動態優先級權衡
dynaconnect APS智能排程系統構建了動態優先級決策系統,打破傳統 “非此即彼”的目標困境。訂單價值分層與資源匹配:決策層可根據總產能的目標、訂單的利潤貢獻、交付緊急度、客戶戰略等級,設置不同優先級訂單,分配差異化資源。在大訂單量及復雜產線配置情況下,實現插單和刪單場景符合生產實際,盡量做到局部調整,客戶取消訂單D,刪除訂單,重新排程,后面訂單E可提前,緊跟訂單C安排生產。對高優先級、短周期需求的定制筆記本訂單,優先調度閑置或低負載設備,采用“小批量快速切換”模式,保障“最短訂單生產周期”。
結合資源甘特圖查看生產線忙/閑狀態后, 調整對應資源技能限制,或人為指定對應工單資源,再鎖單后重新排程,完成對應工單資源的快速切換。
(二)應對“牽一發動全身”異常困境:局部調整算法與實時數據閉環
依托筆記本生產中“供應鏈多環節、車間多工序”的異常應對經驗(如屏幕供應商延遲、主板焊接工序故障),dynabook APS先進規劃與排程管理系統突破傳統APS“整體重排”的局限,打造局部擾動最小化調整方案。
正排算法、倒排算法、負載均衡智能排程算法均衡產能,優化生產資源分配,減少換模換線和空閑浪費,提高稼動率與交付率,減少庫存周轉積壓,大幅降低排產人工。
(三)多元化解決脫離實際生產運作邏輯,排程結果執行性差
1.保留人工干預接口,適配工廠 “靈活處理特殊情況”的需求。APS智能排程系統在自動生成調整方案后,會開放人工編輯權限,允許車間管理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如臨時的客戶加急需求、設備突發的小故障)微調方案。這種“系統智能+人工靈活”的模式,既避免了傳統APS“完全自動化、無法適配特殊情況”的局限,又符合工廠“管理人員根據實操經驗靈活決策”的實際運作邏輯,確保排程方案能真正落地執行。
2.實時數據驅動調整,減“信息差”導致的協調成本。APS智能排程系統通過IoT設備實時接入車間的設備運行狀態、物料庫存、人員到崗情況等數據,當異常發生時,系統可直接基于實時數據生成調整方案,無需人工跨車間收集信息。相比傳統APS需要人工聯系屏幕車間、主板車間、總裝車間逐一確認的模式,大幅降低協調成本,避免因信息傳遞延遲導致的停工。
3.尊重車間現有生產節奏,保留“有效在制工單”:傳統APS整體重排時,常將車間已啟動的在制工單強制暫停或調整順序,導致停工浪費。APS智能排程系統在調整時,會優先保留“已開工且進度超一定比率”的在制工單,僅對未開工或進度滯后的工單進行局部優化。
4.設置工序前置緩沖間隔期。即可對每道工序指定日期開始排程,實現分段排產使每個工序在指定的時間段內資源和產能得到充分利用(如共模合并生產,減少換模換線)使企業掌握各個工段的產能與需求情況,促進識別瓶頸工序,從而有針對性地調配資源(人力/設備等), 緩解瓶頸工序的產能壓力, 同步減少上下游工序的庫存積壓和等待時間。
(四)可定制化模型構建
基于Web B/S架構與智能排產算法的輕量化高級計劃與排程系統,幫助企業一鍵快速制定符合有限產能以及各種生產條件約束的詳細生產作業計劃實時數據驅動模型迭代,彌補Excel靜態計算,實現數據互通。
總結
依據40年筆記本電腦研發制造的深厚積淀,以及對全球前沿排程理念的持續探索,dynabook始終致力于智能生產排程系統的迭代優化,敢于提出和面對行業中普遍存在的弊端,并解決生產排程過程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未來,隨著AI、物聯網等技術的融合,dynaconnect APS智能排程系統將向“預測性排程”“自適應優化”方向升級,進一步賦能制造業向“智能、高效、柔性”的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咸寧新聞網)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