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上海——第36屆長城心臟病學大會暨亞洲心臟大會2025(GW-ICC 2025& AHS 2025)于10月17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正式啟幕。歐姆龍健康醫療(以下簡稱“歐姆龍”)攜多款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篩查/監測系列創新產品亮相大會,并同期舉辦主題為“心房顫動患者的高血壓管理專家論壇”的“歐姆龍午間會”。本次午間會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馬長生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胡大一教授,協和醫院丁榮晶主任共同主持,以及眾多心血管領域權威專家齊聚,共探疾病管理前沿方向,為中國心血管防治體系建設注入專業動能。
創辦于1989年的長城心臟病學大會(GW-ICC),歷經36年深耕已成為覆蓋亞太、享譽全球的心血管領域綜合性盛會。本屆大會以“心域無界,智向未來”為主題,倡導打破學科壁壘、聯動全球醫療界與產業界凝聚智慧,同時依托前沿技術賦能醫療效率提升與精準化發展,為產學研協同推動心血管防治創新搭建關鍵平臺。
歐姆龍高度重視此次學術盛會,不僅攜多款心血管創新產品亮相,還積極參與大會講座與研討環節,聚焦“疾病全周期管理”“院內外監測一體化”等前沿方向,持續從臨床需求與學術趨勢中汲取創新靈感。
多維技術響應臨床需求 護航心血管早篩與居家管理
10月18日“歐姆龍午間會”現場,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高血壓科主任王運紅教授,以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律失常科主任周寧教授,長春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心內科主任孟曉萍教授等多位心血管領域權威專家圍繞臨床解決方案的轉變趨勢展開深入交流。
午間會期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高血壓科主任王運紅教授分享到:“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群高血壓患病率超過50%,且控制率不足30%[1]。對于無法頻繁到醫院就診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家庭血壓監測的重要性尤為突出。通過定期在家中測量血壓,患者能夠更真實地反映自身的血壓變化趨勢,幫助醫生更準確地判斷血壓控制情況,并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對于高血壓及房顫患者,血壓監測不僅是評估和指導高血壓治療的基本要求,還是心房顫動管理中的關鍵環節。”
而歐姆龍展臺上的多款創新產品,覆蓋血壓監測、心律失常篩查、血管健康評估、代謝風險檢測等多個領域,以創新技術響應臨床需求,吸引了眾多專家與行業人士關注。
其中,心電血壓計BP77A1T憑借“一機雙測”設計,在完成常規血壓測量的同時可記錄30秒心電圖,為房顫早期篩查提供便捷工具;夜間血壓計HEM-9601T1則聚焦傳統設備難以覆蓋的夜間監測盲區,通過24小時連續監測功能精準識別隱匿性高血壓;動脈硬化檢測儀BP-203RPEIII與內臟脂肪檢測裝置 HDS-2000進一步將疾病管理關口前移,為“治未病”理念落地和代謝風險預警提供關鍵助力。
錨定閉環管理重要路徑,賦能心血管疾病防控實踐
“健康中國 2030行動”明確將心腦血管疾病全周期防控作為重點,強調通過體系化管理降低疾病負擔,而閉環管理正是落實這一要求的關鍵路徑。對此,周寧主任指出:“高血壓不僅是房顫的獨立危險因素,更是推動疾病進展的強力‘催化劑’。研究證實,相較于單一疾病患者,合并兩種疾病的患者發生缺血性卒中、心力衰竭及心血管死亡的風險明顯增高[2]。”另外,在篩查及監測過程中,使用高精度,并通過國際和國內認證的設備非常重要。測量后務必與醫生進行進一步確診,以便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診治,減輕患者的身體和精神負擔。
“作為始終與‘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核心目標同頻共振的健康醫療企業,歐姆龍秉持‘Going for ZERO 預防醫療,讓世界更健康’的美好愿景,一直以數字化、便捷化創新,推動專業監測從醫院延伸至家庭,致力于破解‘患者管理依從性低’‘院內外監測斷層’難題,從而提升診療效率,”歐姆龍健康醫療(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陳禕曉表示:“此次參會不僅幫我們凝聚了疾病管理轉型的專業共識,更彰顯了歐姆龍將專業醫療轉化為全民可及健康價值長期追求,未來我們會持續深化創新,為心血管疾病防治體系建設、‘健康中國 2030’目標落地注入持久動力。”(廣告)
來源:消費日報網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