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5年,AI早已如水電般深度融入我們的日常實踐。它不再是被簡單使用的問答工具,人們用它獲取生活建議、學習娛樂、搭建工作流程。AI正在構建認知和信息交互的新范式。
11月13日,一年一度的百度世界大會AI在北京召開。大會現場,百度發布了一系列AI應用、大模型、智能云、無人駕駛等業務的最新進展,展現了百度眾多AI應用領先的創新能力及產業應用。在持續推進技術落地的同時,百度也在進一步探索技術賦能生活的新場景。“智能涌現”的關鍵成效,已直接體現在億萬普通用戶日常生活、工作模式的悄然重塑中。
01、從“問答”到“解決”,AI重塑普通人日常
最近一段時間,電商從業者李明計劃創建一個功能完善的閑置服裝交易平臺,需求包括商品展示、AI試衣、下單支付,以及商家與用戶雙端后臺管理。但如果按照傳統開發方式,不光成本高,開發周期也會被拉得很長。
李明使用了百度“秒噠”2.0。他直接在界面中用“大白話”描述了需求,一鍵提交后,“秒噠”的產品經理智能體即刻分析需求,生成了專業的產品設計文檔,清晰涵蓋所有李明提出的功能點。程序員智能體隨后根據產品設計文檔協作編寫代碼,過程中,系統自動識別到AI試衣需求,集成了圖像生成插件;針對支付需求,集成了微信支付插件。整個過程耗時僅十幾分鐘,就能完成上述所有流程操作。
“這才叫真正的提效!”李明感慨,“以前需要復雜技術團隊和巨額成本才能做的事,現在用‘秒噠’一下就能搞定。感覺每個普通電商人,現在都可以有做出‘大廠級’應用的能力”。
百度的無代碼開發工具“秒噠”發布以來,已經升級至2.0版本,累計生成了40多萬個應用,平均每一分鐘就有一個應用落地,這些應用已經累計服務了超過千萬的用戶,覆蓋了教育、辦公、電商等眾多領域。這只是智能涌現下,AI改變普通人生活和工作的一個縮影。
從整個行業的情況來看,自2022年底ChatGPT引發全球關注以來,已經過去了三年時間。AI大模型競爭已逐漸轉向務實的“效率提升”。人與AI的關系也正在被重新定義,AI所扮演的角色也開始從一個“博學的問答者”,向能解決問題的“行動派”悄然轉變。
百度AI搜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現在它的首條結果富媒體化覆蓋率,已經達到了70%,這意味著,用戶每搜索10個問題,有7個搜索結果都不是一條條的文字鏈接,而是一個圖片、一個視頻、一個直播,甚至是一個數字人這樣的“富媒體”。這樣的展現形態,能精準地滿足用戶復雜的搜索需求,讓搜索體驗更好。
數字人也在為廣大電商從業者打開全新商業模式的大門。在“交個朋友”的直播間里,羅永浩和朱蕭木的數字人在和用戶互動、帶貨。百度發布的慧播星實時互動型數字人,不僅能迅速接收信息,還能以全模態反饋的響應速度,像真人一樣展現出細膩鮮活的交互能力。在今年“雙11”期間,慧播星數字人帶貨GMV同比提升91%,開播直播間數同比增長119%,83%的開播主播使用過數字人。
此外, 在百度世界大會現場還發布了首個全端通用智能體GenFlow的3.0版本,其擁有強大的全局記憶能力,可以記住用戶過往溝通信息、使用資料,并在有需要時自主調用。
百度AI產品經理黃夢媛說,她近期就在通過使用GenFlow 3.0高效處理日常工作和學習。每周三早晨,GenFlow 3.0系統自動從十余個站點抓取行業資料存入網盤,省去她手動搜集的時間;辦公時,她可以將數據分析、文檔撰寫、PPT制作任務同時交給GenFlow;當她突發創意想改造寵物照片時,GenFlow也能將她的貓咪照片轉為機車騎士風格,輸出帶劇情和配音的短視頻。
最關鍵的是,以上這些所有任務,都能通過自然語言指令完成,數據、文檔到創意內容實現無縫流轉。
一個普通人的出行方式,也在AI技術的推動下發生了改變。“蘿卜快跑”自動駕駛平臺,給城市生活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最新數據顯示,蘿卜快跑每周全無人訂單數已超25萬,全球出行服務次數已超過1700萬,服務覆蓋全球22座城市。在用戶最注重的安全性方面,數據顯示,蘿卜快跑全無人駕駛平均行駛1014萬公里才會出現一次氣囊彈出事故。
AI推動了生產力的革新,不僅僅是人們一個簡單處理信息、“問問題”的工具,而是成為生活、工作、學習中不可或缺的生產力伙伴,進行流程自動化、操作軟件、處理復雜工單等多系統任務,提高了無數普通人工作的效率,成為他們身邊的“全能搭子”。
從職場提效到創意落地,從學術研究到商業創新,AI的觸角正延伸至全場景,并潛移默化地重塑了很多人信息交互的習慣。
02、賦能情感價值,AI變身“靈魂搭子”
當普通的用戶越來越廣泛地應用AI工具時,還有很多深層次的生活模式正在改變。
和AI協作,不僅解決了很多人提升工作效率這個理性的需求,也可以尋求到情感的陪伴。需要陪伴、緩解社交壓力,是現代社會中人們普遍存在的情感缺口,而AI卻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個隨時可用、不評判、安全的“靈魂搭子”。
當一位年輕的媽媽在輔導孩子數學作業時體會到挫折感時,她可以通過百度AI搜索輸入輔導孩子相關的問題,AI給到的搜索結果除了清晰地解答具體問題,也附加了簡短而溫暖的鼓勵,“隨時問我,輔導可以輕松點”。
在這背后是百度AI搜索進行自我重構的結果。今年7月,百度搜索完成了十年來最大改版,通過用AI重構搜索結果頁,用戶的提問方式表達能更加地自由,系統不僅能精準地理解和陪伴用戶,還能推測出用戶的下一步意圖,解決各種跨領域問題。
比如,在百度AI搜索上,系統曾識別到了用戶有腸胃疾病史,同時近期搜索了大量關于飼養橘貓和探索AI工具的信息。據此,百度AI主動為用戶生成了結合其健康狀況的“胖橘食譜定制方案”,并推薦了“橘貓主題減壓播客”,既滿足了健康管理和養寵需求,也提供了潛在的情緒舒緩資源。
在百度世界大會的展區里,展現了更多正在被AI改變的生活場景,技術也變得更有“溫度”。基于文心大模型,AI讓領養貓狗不再“開盲盒”,通過動物語言轉換專利、動物識別模型等技術,可以識別動物的需求、健康狀況等,幫助領養者了解它們的真實狀況;AI助老智能體是老年人的信息檢索助手、反詐助手,也是情感陪伴助手。
AI的發展除了讓每個人生活更便利外,也進一步惠及和關懷到了少數群體的需求,讓更多人感受到技術進步帶來的更多可能和便利。比如,蘿卜快跑也幫助了視障群體、女性群體出行,來自武漢科技大學的一名視障學生,會叫一輛蘿卜快跑,實現自己出門轉轉——他在蘿卜快跑App上申請了無障礙認證,平臺會指派六代車來接送,車門打開有提示音,全程都能語音操作。
與此同時,百度也在用AI陪伴留守兒童,守護成長。抖音知識博主“光頭強老師”受到中央民族大學研支團邀請,到新疆阿克蘇溫宿縣四中為孩子們上物理課。在聽到孩子們討論火箭發射后,他用百度文庫、GenFlow生成了PPT、動畫等內容,給孩子們看了一場特殊的“火箭發射儀式”。
AI從“生產力工具”向“生活伴侶”的角色躍遷,這種轉變并非偶然,而是技術、市場和人性需求共同作用的結果。
03、AI能力“內化”需求的驅動
人們越來越離不開AI的背后,是智能涌現帶來無限可能的事實。
當AI滲透率越來越高,用戶不再僅僅滿足于嘗鮮式的使用,而是轉變為一種常態化的應用,“如何使用AI”的需求開始轉變為“如何與AI共生”。為此,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提出了“AI內化能力”。
李彥宏認為,“只有當AI被內化為一種原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在各行各業實現效果的涌現,進而引爆一場全面的生產力革命,推動經濟增長,讓‘智能紅利’轉化成‘社會紅利’”。
這樣的內化之所以能夠實現,正源于AI模型能力的持續“溢出”與云基礎設施的強大支撐。如今,各類AI應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滲透入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場景,覆蓋辦公文檔、城市交通、診療輔助等方方面面。
這些驚人的技術突破,離不開百度在模型層、框架層以及AI云基礎設施等全棧技術領域的深厚積累與持續突破。正是這些底層能力的“溢出”效應,使得AI能夠真正如同“水電煤”一般,變得無處不達、無所不能。
百度世界大會上,基于其全棧布局的AI基礎設施和持續開放的生態策略,百度正式對外發布原生全模態大模型文心大模型5.0,該模型參數量達2.4萬億,采用原生全模態統一建模技術,具備全模態理解與生成能力。
李彥宏在大會上表示,大模型技術在快速迭代,其智能水平不斷突破極限,模型思考時間變長,原生全模態統一,將自我學習和迭代,具備創新能力。“智能本身是最大的應用,而技術迭代速度是唯一護城河。百度會持續投入、研發更前沿的模型,推高智能天花板。”
伴隨著模型能力的不斷提升,AI發展已進入“能力落地”的深水區,百度也在著力幫助用戶構建更友好的內化通道。像“秒噠”就能讓每個人都具備程序員的能力,幫助用戶一句話生成網站、電商平臺、小程序等。
這種AI內化能力,正在讓人機協同成為新生產力范式。AI技術的持續突破,為人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效率、便捷和可能性。人們思考的,將不再是“怎么用這個工具”,而是“如何與AI最佳配合,共同完成更大的目標”。
不久的未來,AI掀起的生產力革命下,AI將不再是個體外部的、可選的工具,而是將成為需要主動學習、深度融合的“合作伙伴”。人與AI的關系,將決定我們在新時代能到達的發展高度。
(作者 | 豆蔻,編輯 | 陽一,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本內容來自財經天下WEEKLY)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