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杭州,一場科技與時尚的跨界聯姻正在上演。Rokid樂奇,這家在AR領域深耕的科技公司,與國內視光行業巨頭BOLON眼鏡,攜手將智能眼鏡從極客的玩具,推向了大眾時尚的前沿。這場名為“戴上新時尚”的聯合發布會,不僅帶來了兩款重磅新品——Rokid樂奇“國潮系列”和BOLON AI智能眼鏡,更向世界宣告:智能穿戴設備正撕下“工具”的標簽,進化成為一種表達個性與品味的生活方式。
發布會現場,BOLON眼鏡活力代言人林一與Rokid品牌代言人、知名視頻博主影視颶風Tim的同臺,本身就象征著兩種不同圈層的融合。林一分享了BOLON AI眼鏡作為日常配飾的舒適與時尚,而Tim則用他發起“3天不用手機拍攝挑戰”的經歷,生動描繪了Rokid眼鏡如何以獨特的“第一人稱”視角,改變內容創作的方式。這一切都在傳遞一個清晰的信號:智能眼鏡的受眾,早已不只是科技愛好者。
一場由用戶驅動的產業進化
在發布會光鮮亮麗的背后,是Rokid在用戶與生態上扎實的耕耘。Rokid創始人Misa透露,產品發布以來,團隊完成了超過200項功能更新,日均用戶使用時長接近8小時,累計使用次數突破1500萬次。更值得注意的是,高達81%的用戶愿意主動分享與產品相關的內容。這不再是簡單的“用戶粘性”,而是形成了一種具有自發傳播力的社區文化。
這種以用戶為先的理念,也體現在具體的服務與生態拓展上。為了消除用戶對昂貴設備損壞的顧慮,Rokid推出了行業首個AR眼鏡碎屏險“Rokid Care”。在生態層面,其布局速度堪稱迅猛。除了早已合作的高德導航、支付寶,發布會現場還展示了與京東科技合作的“看一下搜同款”購物、與QQ音樂打造的專屬音效體驗、以及與航班管家聯動的實時航班信息顯示。影視颶風Tim甚至在開場前,直接用眼鏡的支付寶AI付功能點了500杯瑞幸咖啡招待觀眾,將炫酷的功能變成了可感的現實。
這種開放與敏捷,正是Rokid在面對行業巨頭時所倚仗的“秘密武器”。Misa在采訪中坦言:“大公司常被誤認為生態強大,實則相反,他們常背負自身包袱與責任,難以靈活應對。”他點出了創業公司的核心優勢——中立與開放。Rokid可以同時接入多個大模型,可以既用支付寶也準備接入其他支付工具,可以攜手京東購物,這種“不站隊”的全面開放策略,讓它在生態構建的初期階段身段更為靈活。
這種策略正在結出碩果。Misa分享道,Rokid的眾籌在全球最大的Kickstarter平臺和中國臺灣的眾籌平臺上,都創下了智能眼鏡品類的紀錄。截至目前,Rokid已獲得超過20萬臺的訂單,其中5萬臺來自海外。市場的熱烈反響甚至超出了他們自己的預期。“原本我們對今年的規劃是在10萬到15萬臺左右,但實際需求遠超于此,”Misa說,“這導致我們許多訂單不得不推遲到明年交付。”
面對激增的需求,供應鏈已快速調整。從雙11開始,Rokid實現了現貨供應。Misa預測,明年整個行業將具備百萬臺的產能潛力,而Rokid的目標,正是成為這百萬臺中的主角。
為科技注入靈魂 為時尚賦予形態
如果說強大的功能與生態是智能眼鏡的“魂”,那么其設計與佩戴體驗就是征服用戶的“形”。此次發布會,兩大品牌在“形”的塑造上,都給出了極具說服力的答案。
Rokid樂奇眼鏡的“風林火山”四大國潮系列,徹底顛覆了智能硬件冰冷的外觀。它們不再是科技的附庸,而是成為了傳承技藝的文化載體。“流嵐”系列的杭繡荷花、“林息”系列的木質肌理、“灼華”系列的青瓷滴釉、“山境”系列的皮質山水……每一款都與非遺工藝大師合作,將智能眼鏡升華為“可穿戴的藝術品”。限量版的“鑄浪為山”更以24K金箔與天然大漆融合的“金髹”絕技,展現了東方美學的奢華感。
而BOLON AI智能眼鏡,則走了一條“科技時尚化”的務實之路。它的首要前提是“一副好眼鏡”。依托BOLON在視光領域的專業積累,這款眼鏡專為亞洲臉型定制,單框重量控制在驚人的38.5克,并采用鈦合金轉軸和硅膠氣墊鼻托,確保了長時間的佩戴舒適性。BOLON的產品經理在采訪中強調,智能眼鏡的未來方向,必然是“克重輕、佩戴舒適、便于攜帶”。
在“魂”的層面,BOLON AI智能眼鏡同樣硬核。搭載高通AR1處理器,可接入主流AI大模型,配合索尼高清攝像頭和雙定向揚聲器,實現了拍照、導航、翻譯、識物等全場景智慧生活功能。它清晰地表明,真正的智能眼鏡,應該無縫融入日常生活,而非一個需要額外適應的累贅。
從百萬到千萬級:下一代交互終端的黎明將至
Rokid與BOLON的攜手,遠不止于兩款新品的發布,更是一次對行業風向的集體預判。當硬件、生態、時尚與渠道的齒輪在此刻咬合,一個百萬臺規模的智能眼鏡市場正加速從藍圖駛向現實。
Misa為Rokid設下了明確的路標:明年百萬臺,后年翻兩至三倍,大后年沖擊千萬臺大關。“如果我們做不到,別人也會做到,”他篤信,“三五年內會有巨大變化。” 這背后是他對交互范式遷移的堅信:設備的中心正在從掌中的手機,向鼻梁上的眼鏡轉移。手機或許不會消失,但會退居為支撐眼鏡的算力與通信基站。
為了迎接這個“以眼鏡為中心”的未來,Rokid正全力沖刺。千萬元級別的開發者激勵、持續開放的合作伙伴生態、以及線下體驗網絡的不斷滲透,都是在為這場變革構筑護城河。技術的精進亦未停步——將重量壓降至45克以下、實現全彩顯示,是團隊眼前攻堅的目標。
尾聲處,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次成功的跨界合作,更是一幅正在徐徐展開的產業圖景。智能眼鏡的競爭,已不再是單一功能的比拼,而是綜合體驗、生態繁榮與時尚話語權的全面戰爭。Rokid與BOLON的這次破圈,正如一石入水,激起的漣漪正推動整個行業駛向主航道。或許,當我們習慣于透過鏡片獲取信息、與世界交互的那一天,回望此刻,才會真正意識到:我們見證的,不是一個產品的誕生,而是一個交互時代的序章。
全部評論 (0)